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路径探究
来源:研学旅行网 | 发布:宣传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2-05-10 | 1454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非遗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、延续着民族的生命记忆、蕴藏着民族文化根源,在情感、思想、文化层面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,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,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统节日、戏剧、评书、武术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生产、生活密切相关,人民口传心授、世代相承的无形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,其是历史文化与民族记忆的集中反映,是民族情感表达与民族精神传递的重要载体。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、爱国主义教育逐渐强化、文化强国战略持续推进之际,学校作为文化教育、思想教育、德育教育的主阵地,应自觉且积极承担起非遗保护、传承的重担,不断优化教育形式、教育方式、教育手段、教育理念,实现非遗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对接,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实效性,持续发挥非遗的育人价值。细究学校教育形式、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,研学旅行无疑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要求和目的联系最为密切,是学校推动非遗保护、传承的重要形式与方法。

非遗与研学旅行融合的重要性

非遗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、延续着民族的生命记忆、蕴藏着民族文化根源,在情感、思想、文化层面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,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,既可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,又可发挥非遗与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。

从非遗保护与传承层面来看,非遗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可让学生于真实的非遗生态环境中、于专业的活动场地中、于丰富的实物资料中,系统直观地了解、认识非遗,并在深刻认识非遗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姿、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、领悟民族精神的力量,加强自身对非遗等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,唤醒保护、传承非遗等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从非遗的育人价值来看,非遗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可以开拓素质教育渠道,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,例如学生可在传统戏剧、版画的鉴赏中,领略多样的色彩搭配技巧、审美情趣,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,在剪纸、刺绣、年画等非遗的创作中感知美、理解美、创造美,开阔眼界;可丰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,助推高质量、好口碑课程的开发,继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日常参与度,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,例如传统戏曲、民间手工技艺、传统舞蹈等非遗研学项目的成立与落实,既可丰富扩展研学种类、研学内容,又可让人文底蕴深厚的非遗参与校内校外教育,让学生于理论教学中掌握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,于实践教学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。从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来看,非遗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。以往的文化教育、思想教育总是拘囿于课堂教学、校园活动,单一枯燥,更不论教学效果,而非遗项目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了课堂和校园,转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,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、教学方法。可推动科学育人体系的构建。与非遗进校园、非遗进课堂不同,非遗项目研学旅行课程是一种以实践、体验的方式达到综合育人目标的规范化课程,有着明确的课程目标、专业的课程内容、多样的教学方式、系统的教学过程、科学的课程评价,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、育人体系的构建更具推动性。

校园聚焦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