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究老王的心理,拷问自己的灵魂
来源: | 发布:宣传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1-04-01 | 485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颜炳涵老师走上教学岗位还未到一年,但能深刻地解读文本,走进人物的内心,语文味十足,这本身就足以证明:颜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,她的语文课堂是高效的语文课堂!

《老王》是杨绛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。杨绛先生在文中回顾了与老王的相识相处;老王死后,杨绛先生又作了深刻的反省,从而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。

文通中学初一Ⅰ部青年语文教师颜炳涵在执教《老王》一文时,紧扣文本,采用问题教学法,探究人物的心理,从而达到“拷问自己灵魂”的目的。

颜老师在简介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之后,便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:老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学生们带着问题读书,带着问题思考,然后学生们交流,经过讨论,学生们明确:老王是一个不幸、苦命的人,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。

沿着这根线,颜老师带领学生继续研读文章。老王的“苦命”,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?面对老王的不幸,周围的人又是如何对待老王的?经过对话,并在老师不断地追问中,学生们明晰了杨绛先生的良苦用心:为下文自己一家对老王的“好”,以致于老王用心、用情来回报“我”,但“我”竟然不能理解!

老王的“善良”,学生们很容易在文中找到依据。但是,老王为什么要做哪些事?尤其是他在临死之前,给“我”送香油和鸡蛋,难道真的是想得到“钱”吗?

经过颜老师的引导,点拨,学生们终于明白,老王想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抚慰,可是当时的“我”却理解不透,与老王的距离太远!

透过不断的对话,反复的阅读,学生们已经明了老王的心理状况,但对于一位大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,学生们还是有点迷茫的。教者在此带着学生徘徊于字里行间,反复玩味,并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,学生们才豁然开朗:物质不是万能的,精神才是最大的抚慰!这样,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一个文章中的一个主旨句:“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!”并引导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。

在那个动乱的年代,谁是“幸运者”?谁又是“不幸者”?这,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,也成了杨绛先生对自己的心灵拷问。

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,紧扣文本,多重对话,多次设问,在读中“悟”,在“悟”后说,情感得到了升华,灵魂得到了洗礼,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一种语文熏陶,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训练。

颜炳涵老师走上教学岗位还未到一年,但能深刻地解读文本,走进人物的内心,语文味十足,这本身就足以证明:颜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,她的语文课堂是高效的语文课堂!

校园聚焦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