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读“背影”,感悟穿越时空的父爱亲情
来源: | 发布:宣传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1-11-30 | 431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“少年不知背影义,读懂已是中年人。”这堂课,让学生们明白,真挚深厚的亲情,往往掩藏在细微处,我们要善于发现,懂得珍惜!

《背影》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。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求学,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,照料他上车,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。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,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。

朱自清先生用朴素的文字,把父亲对儿女的爱,表达得深刻细腻,真挚感动,从平凡的事件中,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。

为了能让学生们真正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,感受到“父爱”的深刻和厚重,文通中学初二Ⅰ部颜炳涵老师在教学《背影》时,截取最为感人的片段,品读“背影”,让学生们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父爱亲情。课堂教学精彩、生动,效果显著。

在课堂教学中,颜老师抓住课堂教学的主体——学生,设计很真实的情境和很有效的问题,让学生们与文本、作者以及教者对话,探究人物的情感,接受心灵的洗礼。

本节课采用板块设计的形式,从“说背影”,到“读背影”,到“赏背影”,最后到“写背影”,环环相扣,水到渠成。教学中,颜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,通过画面感受,通过写作提升,从而高效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。

教学中,颜老师通过研读经典,鉴赏经典的感人魅力,分析成就经典的原因,为本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——“写背影”蓄势铺垫。

著名语文教育家、语言学家吕叔湘说:“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把课教活了;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,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,还有一把总钥匙,它的名字就叫做‘活’”。

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也说: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,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”,达到“教师引导学生,学生也推动教师;教师得心应手,学生如坐春风”的境地。

颜炳涵老师的这堂语文课就是这样,“活”而且“能拨动学生的心田”,这无疑是一堂高效、成功且有滋有味的语文课。尤其是“写背影”,更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。

“少年不知背影义,读懂已是中年人。”这堂课,让学生们明白,真挚深厚的亲情,往往掩藏在细微处,我们要善于发现,懂得珍惜!

校园聚焦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