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“世界图书日”。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,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、思想大师们,保护知识产权。每年的这一天,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。
读书不觉春已至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为了创建良好学风,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,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,4月24日,淮安市文通中学举行了“热爱读书”为主题的升旗仪式,教科室朱腊生主任带来了他的精彩演讲《与书香为伴,塑精彩人生》,向文通全体师生倡导读书的意义。本期微信,与您全文分享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:
上午好!
今天,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:与书香为伴,塑精彩人生。
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,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,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。一个不读书的人、不读书的民族,是没有希望的。因此,1995年,联合国科教文组织,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“世界读书日”。
读书对很多人来说是任务,是痛苦,但其实更应该是一种乐趣,一种享受。我们读天地,读自然,读历史,读人文……但不管读的是什么,最终我们读的是感情、是思想、更是人。读一本好书,就像交了一个益友,以书会友,以友辅心,书中遇知音,书中遇知心。
古往今来,关于读书的箴言不计其数。古有颜真卿的“白首方悔读书迟”,陆游的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,也有李若蝉的“人求上进先读书”,苏轼的“好书不厌百回读”。后有爱迪生的“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”,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“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”。
读书的好处主要有三:陶冶性情,精神追求和启蒙自我。
读书可以陶冶性情。苏轼说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黄庭坚说: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。”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,林语堂的解释是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。
读书可以修身养性,可以不断完善人的精神追求。“梁园虽好,不是久恋之家”,唯有用思想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才是自己心灵的永久归宿。在漫漫人生长途中,曾几何时,我们都体验过“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”般的虚无。带着这种强烈的困惑,我们走进书籍,那里便是我们精神的后花园。
读书可以不断的启蒙自我。有一个理论叫“久假不归论”,说我们虽然处在信息时代,但我们却经常被蒙蔽。这种蒙蔽有时来自于外界,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而不自觉的就相信了。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蒙蔽了自己,因为懒惰而不想思考,因为无知而不能突破,从而沦为现代媒体下的愚民,成为大众娱乐下的牺牲品。